超硬材料作为工业体系中的关键基础材料,正逐步从传统加工领域向半导体、新能源等高技术板块跨越。目前,中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超硬材料产业体系,涵盖基础材料合成、功能性制品制造与高端领域应用三个层级。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中兵红箭、黄河旋风、力量钻石、惠丰钻石、国机精工、四方达、沃尔德等。
一、三级产品梯队:从基础材料到高端应用
我国超硬材料行业已构建出清晰的三级产品结构:
1、基础合成材料:主要包括高温高压法(HPHT)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CBN)、金刚石微粉及纳米金刚石等。HPHT金刚石广泛应用于磨削与切割工具,CBN则主要用于加工高温合金等难切材料。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的金刚石单晶或薄膜则多用于高端电子与散热器件。
2、功能性制品:以聚晶金刚石(PCD)、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为代表,涵盖各类锯片、砂轮、拉丝模和金刚石线等工具产品。这些制品普遍应用于金属加工、石材切割、光伏硅片加工等工业场景,体现出良好的耐磨性与使用寿命。
3、高端应用材料:包括CVD金刚石薄膜、掺硼金刚石电极、金刚石热沉基板等,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光电设备、医疗传感器和先进散热等领域。该类产品技术壁垒高、附加值显著,代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中国超硬材料产业正经历从“磨削切割”为主的中低端结构,向“高性能、功能化、半导体化”的高附加值领域全面转型,构建起以合成技术为基、复合制造为核、终端应用持续扩展的产业生态。
二、需求结构转型:半导体与光电成为新增长极
下游需求结构呈现出多元化与高端化并进的特点:
1、金属切削工具:仍占据最大市场份额,是超硬材料的传统核心应用;
2、精密磨削与光伏硅片切割:保持稳健增长,与新能源行业发展密切相关;
3、半导体与光电领域:增速领先(年复合增长率约8%),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整体来看,超硬材料的应用重心正从建筑、采矿等传统部门,加速转向半导体、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高技术板块,标志着该产业正实现从“规模型”向“质量型”与“功能型”的结构升级。
注:横坐标代表需求量,纵坐标代表增速
三、产销结构对比:成熟板块稳健,新兴领域潜力待释
从产销比率来看,各细分领域表现分化,反映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市场成熟度:
1、金刚石微粉与金刚石线:产销比接近100%,凸显在光伏与磨削等成熟市场中的强劲需求与高效产能配置;
2、PCD/PCBN刀具与超硬砂轮:产销比维持在95%左右,表明在高端制造和精密加工中持续稳定渗透;
3、CVD金刚石薄膜:当前产销比仅为75%,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尽管产能扩张迅速,市场应用尚未完全释放,潜力巨大。
四、市场格局:微粉占主导,高附加值品类快速崛起
从市场结构来看:
1、金刚石微粉:凭借在磨削、抛光中的基础应用,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处于主导地位;
2、PCD/PCBN刀具:占比近20%,在数控加工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快速放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3、超硬砂轮:占比略低于刀具,在金属加工与电子陶瓷领域需求稳定;
4、CVD金刚石薄膜:目前市占仍低于10%,但随半导体、光电及热管理应用不断拓展,已成为高成长性标杆产品。
注:以上分析基于2020–2024年中国超硬材料主要企业销售额与市场份额的可比测算及行业预测。
五、结语:政策与创新双轮驱动,高端化转型加速
中国超硬材料行业正在技术演进与应用突破的双重推动下,实现从原料输出向高端功能制品的结构性跃迁。随着半导体、新能源、光电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CVD金刚石薄膜、金刚石基功能器件等高端材料将迎来更广阔的增长空间,推动整个行业向创新驱动与高附加值方向持续升级。
文章整理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超硬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