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河南省与哈密市通过创新“政府+商(协)会+企业”三维联动机制,共同搭建的豫哈零碳科技产业援疆平台成效显著。截至今年6月底,该平台已为哈密吸引投资99.8亿元,其中金刚石产业跨省协同项目成为标杆案例,标志着豫哈两地以“西产东研”模式构建的产业集群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一、“西产东研”破解高耗能困局
人造金刚石育晶环节因耗电量巨大,长期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豫哈合作首创“哈密育晶+河南深加工”模式,将高耗能的前端生产环节布局于电价低廉的哈密,依托当地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降低成本;后端技术研发与深加工则依托河南在超硬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形成“原料生产—高端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部新兴产业园,豫哈零碳产业园内的哈密云景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已进入调试阶段。该公司利用哈密优惠电价开发出四大类28款石墨烯产品,订单覆盖乌鲁木齐、喀什、伊犁等地,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0亿元,带动200人就业。其成功实践验证了“西产”模式的可行性,为金刚石产业跨省协同提供了示范。
二、河南技术赋能“东研”创新链
河南作为全国超硬材料产业核心区,通过郑州航空港区金刚石刀具研发中心等平台,联动河南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聚焦金刚石深加工技术突破。目前,已形成高端刀具、半导体芯片基板等高附加值产品矩阵,推动产业从“原材料供应”向“技术驱动”转型。
三、45亿元育晶基地落地产业协同效应凸显
豫哈零碳科技产业援疆平台已引入河南省新材料投资集团、许昌清碳科技等企业,在哈密布局总投资45亿元的育晶基地。该基地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能耗成本,结合河南在切割、抛光等领域的工艺优势,实现两地资源优化配置。
四、多维合作拓展新范式
豫哈产业协作已从能源领域延伸至文旅、农业等板块。随着更多“零碳”项目落地,哈密正成为新疆能源转型示范区,并构建起东西部产业协同、技术共享、市场互通的发展新格局。
豫哈金刚石产业集群的崛起,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双碳”解决方案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超硬材料深度融合,豫哈合作有望在精密制造、量子通信等领域开辟新赛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